托普云農:人工智能如何引領數字農業發展?
發表日期:2020-10-2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9124次
作為智能時代六大技術“大云物移智鏈”中應用最早的技術,人工智能在許多行業當中有著成熟應用,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需求的提升以及大量資金人才的涌入,人工智能也在農業領域迎來了大施拳腳的舞臺。
大云物移智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
那么,人工智能技術如今在農業有著怎樣的應用,又何以推動現代農業向著智能、數字的時代邁進呢?10月16-18日,在中國(杭州)智博會的展館內,托普云農帶來了它的答案!
作為國內數字農業的探索者與領銜者,托普云農用到了“1+1+N”的解題思路,即:一個農業大數據中心,一個農業大腦和N個系統應用。在這套體系里,農業大數據是核心,而人工智能技術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微觀到宏觀,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隨處可見。
微觀應用:人工智能=高效、精準
“機器換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大特點,智能調教過的機器可代替人工完成許多工作,而在數據采集方面,人工智能同樣是一把好手!例如在交通上的車牌識別、在醫療上的紅外測溫、在金融上的人臉識別等等,都是人類無法與之匹敵的工作。在本屆展會上,托普云農也帶來了人工智能在數字農業上的兩個應用。
這二者的核心都在于圖像識別,一者主要應用于蟲情測報,通過測報燈24小時值守田間,對田間害蟲進行誘捕、滅殺、拍照、識別,形成連續的可視化數據圖表,彌補了傳統測報在時間寬度與數據精度上的不足,是未來蟲情測報的新趨勢。一者主要應用于科研育種,利用檢測儀器或手機APP實現對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時期的表型分析,快速測量記錄數據,代替了傳統用手測,用尺子量的方式,能夠大大提升實驗數據獲取與管理的效率。
可以說,人工智能在微觀上的場景應用,將幫助專業人員消除繁瑣麻煩的工作內容,從而將精力投入于更多高價值的研究工作,促進整體行業由“量的替換”到“質的提升”。
宏觀應用:人工智能=參謀專家
人工智能的優勢不僅在于替人作業,還在于它能替人思考。這點你可在“城市大腦”的概念里窺見一斑,例如城市交通早晚高峰時部分道路擁擠,智能算法則會給你規劃出一條暢行的路線。當然,這是建立在對交通網絡的實時監控的基礎上!因此可以說,只要有龐大的數據和算法模型作為支撐,人工智能就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談及農業大腦,托普云農也在本屆智博會上展示了自身的理解與相關應用。大腦的工作思路是通過感知獲取信息,再對信息進行處理,進而針對場景需求進行決策,最后由不同的身體器官去達成指令。農業大腦也是如此,基于農業大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利用智能算法模型,它能為不同的產業需求提供服務。
例如,利用前文提到的蟲情測報信息,農業大腦就可以根據蟲情的趨勢及相關的氣象數據,結合算法模型,對未來的蟲情發生進行預測預報,為植保部門的蟲情防治方案提供依據,甚至可根據植保部門的資源配置,直接輸出一份防治方案;展位上同期展示的“植物語言翻譯器”也是同樣的邏輯,基于對作物生長環境信息的采集與處理,農業大腦可根據算法模型對作物生長狀態進行評估,進而調動物聯網設施采取農事操作,保證作物生長一直處于在最佳環境。
在宏觀層面,農業大腦充當的是一個專家的角色,它能夠輔助生產管理者、政府管理者、經營管理者等不同的“器官”進行智能化管理,從而帶動不同的“生理系統”發揮更大的協同作用,促進農業整體的效率的提升與科學發展。
托普云農:探索人工智能賦能農業之路
人工智能對于農業而言,在宏觀與微觀層面的應用都大有裨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今面市的創新應用也只是冰山一角。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探索者,托普云農本次帶來的內容展示相當于一個階段性總結。在“人工智能賦能農業”的探索道路上,托普云農仍將發揮十余年間積累的行業理解與技術沉淀,持續深挖產業痛點,攻克技術難關,圍繞智能種植、產量預測、水肥決策、病蟲害預警、溫室環控分析、供需分析等內容持續探究,結合農業大腦打造新模式新場景新應用,為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而不斷開拓創新,上下求索!
托普云農——懂科技更懂服務
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務于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商,為農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多重助力。
在數字農業領域深耕十余年間,托普云農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精煉智能裝備、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等三大業務模塊,為全國的農業農村農政體系數字化轉型與農業生產數字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與數據服務。
托普云農還締結行業上下游合作伙伴,行業聯盟組織,共同構建行業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的建立與完善,促進行業整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