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加快農業信息技術創新 支撐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發表日期:2020-01-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8627次
開欄的話:農業農村信息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大力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將信息化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當下,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線上農業正在逐步成型;數字鄉村、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興未艾,農民與市民共享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紅利。1月15日起,本版開設“e家言”欄目,邀請農業農村信息化領域的“大咖”、見證者、實踐者,為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建言獻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案例,以期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業“彎道超車”,改變農村面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進入新時代,信息化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緊對農業農村信息化布局,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加快推進農業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是實施農業農村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支撐,對提高我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回顧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60年代開展的,以科學統計計算為主的農業計算機應用;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開展的數據處理、模擬模型和知識處理的研究,典型代表技術為農業專家系統;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以網絡信息服務、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智能控制等應用為主的全面信息化時期,典型代表技術為精準農業技術;第四階段是2008年以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典型代表技術為農業物聯網技術和農業機器人技術。世界農業發展和國內外信息技術實踐經驗表明,信息技術和產品已經成為重要的農業投入品,能顯著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農業大數據與云計算、農業傳感器與物聯網、動植物生命與環境信息感知、多尺度農業遙感信息融合、動植物生長數字化模擬與設計、農產品質量安全無損檢測、農業飛行器智能控制與信息獲取、農業機器人智能識別與控制、農業精準作業技術與裝備、全自動智能化動植物工廠等技術的智能化農業技術體系。但與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在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化水平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核心關鍵技術多處于跟蹤階段。根據科技部《“十三五”數字農業領域國內外技術競爭綜合研究報告》,絕大多數的智能農業關鍵技術處于跟蹤階段,總體發展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平均相差12年。二是與產業結合的深度不夠。相較于發達國家相關技術已進入了產業化階段而言,我國各項關鍵技術的主要集中在實驗室、中試階段,信息技術沒有作為本質要素真正參與到農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各個環節中。三是技術的集成度不夠。技術和裝備之間缺乏有機集成、難以充分銜接,“感知-傳輸-控制”的“閉環”沒有完全建立,基于信息和知識的級聯放大效能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面向世界農業信息技術發展前沿,面向國內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應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目標,加強人工智能技術與農業領域融合發展的基礎理論突破、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產品創制、標準規范制定和典型應用示范,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服務”為特征的農業智能生產技術體系、農業知識智能服務體系和智能農業產業體系,支撐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實現“電腦替代人腦”“機器替代人力”“自主可控替代技術進口”三個轉變,全面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一是智能農業關鍵技術研發。針對農業“非結構化復雜農田作業環境與作業對象的生物特性”等特點,研究智能農業總體技術、理論方法、核心技術和軟硬件工具,構建智能農業應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架構體系。二是智能農業重大產品創制。面向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智能農業產業培育,創制并熟化一批農業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業、智能服務等智能農業重大技術產品,培育形成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集群度高的智能農業產業。三是智能農業技術集成應用。面向智能農業生產價值鏈,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建立高可控智能化植物工廠、智能農場、智能牧場、智能漁場、智能果園、農業裝備智能工廠、農產品加工智能車間和農產品綠色智能供應鏈等技術集成和應用模式,構建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全新生產方式。四是農業知識智能服務工程。重點面向農村地區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準化、個性化主動服務的重大需求,構建面向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農村商務和基層政務等應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的農業知識智能服務平臺,提供高效便捷、簡明直觀、雙向互動、視聽結合的農業知識主動服務。
展望未來,前景可期。在農業信息技術強有力的支撐下,我國農業將在2025年經歷科技轉型;到2035年,農業生產將全面實現數字化;到2050年,農業信息將滲透到農業全過程、全要素、全系統中,全面實現智慧化。